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黄山新闻网讯(李新能)丰收,离不开辛勤的耕耘,更离不开对耕地的守护。每日清晨,在黟县宏潭乡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个“麦田守望者”他们骑着电瓶车,穿梭在“田字格”间,开展着日常巡田工作。
近年来,为了实现田长治,宏潭乡以“田长制”为抓手,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选定了乡、村、组三级田长,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走上了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的轨道。
守田人坚守“瞭望哨”
4月8日一大早,黟县宏潭乡杨林村党支部书记、村级田长李小南像往常一样,到田间地头巡完一圈后,回到办公室填写巡查记录,这就是她每天上班雷打不动的第一件事。
正是有了这批农田“守田人”,宏潭乡的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水稻生产工作也呈现良好态势。据统计,仅早稻生产期间,全乡制止“非农化”“非粮化”问题7起,制止严格管控类耕地种粮现象3起。
多部门联合责任实
为有效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的硬措施,宏潭乡构建“全域覆盖、触角灵敏、反映迅速、处置精准、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成立了乡党委、农水办、自规办、国土所、司法所、各村委会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组。
实行多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巡田制度,明确巡田责任、方式、频次等要求,推动各级田长及时掌握责任区域农田保护利用情况。对管护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维修、早整改”,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整改力度。
“田保姆”全力整治撂荒田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里存在着部分撂荒田,这以前可是生我养我的田地啊!”佘溪村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家告诉笔者,一旁的党支部书记、村级田长蒋勇也面露忧色。3月初,为了改变这种撂荒现状,蒋勇自发组织村民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他利用村集体资金为老百姓购买种粮,还请来了乡农业站的技术员到田地里为农民亲自指导,提高大家的种粮的积极性,成功恢复了一大片“粮田”。
乡田长办极力争取政策,号召各村积极做好田地复种工作,从翻耕起垄到恢复种植条件,再到种上适宜的农作物,“田地保姆”们全流程参与管理和指导。据统计,该乡去年整治撂荒地487.13亩,撂荒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今年将结合“小田”并“大田”行动,一体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聚焦耕地复垦复种。
“田地就是农民的饭碗,守护了农田就等于守护了农民的根本。”宏潭乡党委书记、总田长唐飞鹏表示,“我们要围绕‘护田’和‘增田’两大工作任务,走好‘田字格’里的每一步,用‘田长制’的生动实践为老百姓的田地保驾护航,真正做到田地的长久之治。”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