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k8凯发ios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过了腊八就是年

2019年01月23日 08:38:50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赵忠仁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称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据史料记载,从先秦起,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民众在这一天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从传统意义来说,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

  忙年,在腊八这天主要是忙着煮粥、喝粥。腊八节这天,民间就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我国喝腊八粥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以庆丰收、祭祀祖先。这天,太平城区的怡祥酒楼一早也煮起了腊八粥,美丽的老板娘更是早早地吆喝道:亲们,店里煮了腊八粥,大家可以免费去吃,也可以打包哦。

  腊八粥的香气,固然甜了一年又一年。可在儿时,期盼的可不只是腊八。老人们常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也别说,在那个贫困落后年代的农村里,过年的味道,还真的就是从杀年猪开始越发浓烈起来的。

  我的老家在皖南的焦村,冬至过后,农家便相继约请上杀猪师傅宰杀“年猪”,在将节日食用的鲜肉留足后,便把剩下的大腿等肉品,放入大缸,涂撒上食盐,按压上石块,进行腌制,俗称腌腊肉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火腿。之所以在冬至过后,一是时近年底,可以为节日配备些猪肉食材。二是冬至“入九”后,寒冬的天气,适宜猪肉保鲜;开春后,气温回升,又有利于腌制期过的腊味晾晒。三是冬歇期腌制储藏,也为来年春耕夏种秋收这些大忙季节,能够吃上可口菜肴提供了“火腿”等保证。

  腊月,不是食用火腿的黄金期,却是制作储藏的繁忙阶段。焦村等地杀年猪、腌火腿这些农事和生活的合理安排,可以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也更是物资匮乏时代的生活生产所必需的。现实中,经过腌制、复检、再腌制、洗涤、晾晒等环节后,猪腿真正由白色逐渐转化成油光发亮、通红剔透的“火腿”,也滋长了一代代人醇香的记忆。

  由于生在农家,年幼时关于“火腿”的印象,就只是在节假日、农忙互助日、贵客临门日,家中才会烧上清蒸火腿片、火腿炖冬瓜、火腿蒸豆腐、冬笋煨火腿等菜肴,也只有那时才能吃上一回味美香浓的火腿珍品,才会因为多吃一片或少吃一口而兄弟姐妹们“较真”个不停。现在想想,那些情形细节,不觉得可笑,更值得珍藏。

  现在生活好了,制作好的火腿也时时可见、处处可见,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吃上,已大可不必等到节假日、贵宾来临日才吃上一口,兄弟姐妹们也不再为那一口多一口少争得脸红脖子粗了。说也奇怪,尽管记忆中的火腿仍然那么鲜美,但现实中对火腿的依恋确实淡了,怎么吃都吃不出儿时的那分深入心底的醇香。

  但这并不妨碍焦村等地在腊月里制作储藏火腿。焦村,因为山清水秀,因为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选用这里土生土长的黑猪肉腿制成火腿或香肠,自己食用或赠送亲朋好友,已成为农家人、城里人的首选。眼下,如同焦村一样,年味、腊味已在城里乡下、大街小巷中渐渐浓郁。虽说在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这些程式化的腊味、年味,已经越来越平常化、家常化了,可谁又能剪断这些习俗传承,抹去这些岁月中的记忆呢。


编辑:文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