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日,广东深圳等地推出“信用就医”模式。居民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均由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发起“无感支付”,医保报销部分实时结算,个人自付部分由就医信用额度垫付,患者在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无需进行任何付费操作,免去了反复排队缴费之苦。
从日间手术到夜间门诊,从护士上门到送药到家,从“指尖挂号”到“云端影像”……一项项改善医疗服务新举措,让患者体验到服务升级带来的便捷和舒心。当前,人民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需求,不仅要看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为了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应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让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创新理念、服务向前,提升患者诊前体验。例如,完善预约诊疗制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有效证件的预约,落实分时段预约,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多种预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号源量,为医患沟通预留充足时间。推广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医联体内等多种预约模式,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号源,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预约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服务连续性。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可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或预约诊疗平台,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并根据检查检验出结果时间匹配复诊号源。
要简化流程、创新模式,提升患者门诊体验。例如,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时间。加强引导,简化需要多次门诊诊疗、护理的流程,减少无序流动。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帮助患者熟悉就医流程。完善多学科诊疗制度,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多学科诊疗服务。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
要服务连续、医防协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例如,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和随访计划,建设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都是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医疗服务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希望各级医疗机构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8日 19 版)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