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护水”成为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新华社)-k8凯发ios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源头护水”成为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新华社)

2019年01月28日 11:04:58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杨丁淼 田晓航 翟翔

    7年前,一场“亿元水质对赌”拉开了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序幕;7年后,经过两轮试点,不仅让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生态补偿机制正逐步完善,试点经验成为改革与创新的“源头活水”,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黄山护生态,生态富黄山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蜿蜒而下,在浙江省淳安县汇集成为千岛湖。由于千岛湖入湖水量6成以上来自安徽,上游来水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泛舟穿行在新安江上游,两岸徽派古民居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廊。然而,在补偿试点开始之前,这里景象有些不堪。

  “过去一涨水,上游的生活垃圾捞都捞不完,现在垃圾明显减少,多数是雨水冲刷的枯枝烂叶。”新安江流域的打捞队员说。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项金安,每周在村里捡拾收集烟头,再拿到生态美垃圾兑换超市,家里基本不需要掏钱买酱油、味精等生活用品。

  “超市成立以后,村里烟头都很难找了,村里环境也变得好多了。”项金安说。记者了解,这样的垃圾兑换超市在黄山就有142家。

  7年来,黄山市全面开展补偿机制试点,投入大批资金实施10个全覆盖和10个强力推进,取得切实成效:拆除网箱6379只,全面完成禁养区124家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搬迁,农药使用量下降11.57%。

  为保护一江清水,沿河百姓将以养殖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种植业和旅游业转变。记者走进黄山市歙县深渡镇,但见枇杷林漫山遍野,一派优美田园风光。

  深渡镇党委书记王自福说,如今镇上仅农家乐就有100多家,枇杷的衍生产品大受游客欢迎,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从“试点”到“模式” 生态补偿“全面开花”

  2012年起,财政部、原环保部等有关部委在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二轮试点期间,皖浙两省出资均提高到2亿元。

  “亿元对赌水质”的制度设计,开启我国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的“新安江试点”。通过前两轮生态补偿,新安江成为始终保持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下游千岛湖富营养化同步改善。2018年10月,皖浙两省签署第三轮生态补偿协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认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出发点是为了鼓励和支持上游地区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落脚点是为了确保下游地区利用环境、持续发展。

  “新安江试点”的改革与创新,成效逐年显现,为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展示出新的光明前景,进一步凝聚了破除“先排放、后治理”顽症的改革底气。如今,试点经验在多领域“开花结果”,正在演变为“新安江模式”。

  2018年,安徽省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推广至全省,安徽121个断面纳入补偿范围,涵盖全省境内的淮河、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介绍,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安徽省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探索开展大气环境质量补偿工作,以各设区的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季度同比变化情况为考核指标,共产生补偿资金6617.3万元,16个市获得补偿。

  改革探索再“升级” 凝聚共识增信心

  流经黄山市徽州区的丰乐河是新安江的重要支流,10年前沿河两岸布满了工厂,一到低压天气时,就会闻到空气中的醋酸味和臭鸡蛋味。

  近年来,当地投入3.1亿元开展企业关停并转和退城进园,园区所有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封闭式管理,污水架空管网排放,有组织排放废气时及时回收。

  2018年,徽州的循环园工业增长13.7%,税收同比增长13.2%。“徽州的发展后劲很足。”徽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成林说,“过去徽州区的老百姓都想到临近区县买房,得益于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现在周边都要到我们这儿安家。”

  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向深入的过程中,当地干部形成共识: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理念和企业,生态环保先走一步就存活,慢一步就淘汰。

  “新安江模式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充分展示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和保护绿水青山的信心和决心。”徐恒秋说。

  据了解,安徽目前还在探索森林、湿地、耕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红线区的生态补偿办法,力求使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实现生态补偿多领域的全覆盖。



编辑:文潮

网站地图